提起乳腺癌,你是不是马上被这个“粉红杀手”给唬住?
先别慌!正好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约2000万例,乳腺癌位居第二,新增病例230万例,占11.6%。但其死亡率却排在第五位。
这一对比揭示了一个问题:尽管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但其死亡率却相对较低,这表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恶性肿瘤。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并不高,属于中等风险地区。
[ 图源:国家癌症中心 ]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是乳腺癌实现治愈的关键
今天的乳腺癌科普就主打一个“长话短说”
为大家提炼了各项关键词
方便大家记忆+查漏补缺~
针对非乳腺癌高危人群
20-39岁:不推荐对该年龄段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40-70岁: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如果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就是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①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② 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2人及以上。
③ 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注: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及姐妹;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ClS)病史的患者。
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
根据评估对象的年龄、种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个人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活检次数等多个风险因子,利用Gail模型进行罹患乳腺癌风险评估。如果受试者5年内发病风险≥1.67%,则被认为是高风险个体。
推荐起始年龄更早(<40岁)开展乳腺筛查。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必要时联合乳腺增强MRI。
以上资料来源:《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
大家要提高警惕——乳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常被忽略,所以一定要做好乳腺检查哦!
乳房肿块
无痛性,质硬,边界不清
乳癌局部体征
皮肤凹陷:侵及Cooper’s韧带,“酒窝征”
乳头内陷和乳头偏位、乳头糜烂彼溃
“橘皮样”改变:肿瘤侵及皮下淋巴管所致
肿块固定:侵及胸筋膜、胸肌
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上胶淋巴水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对侧窝淋巴结肿大
肺转移:胸痛、气急
肝转移:肝肿大、黄疸
脑转移:头痛、颅内高压症状
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局部治疗:放疗。
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筛查网点:主要由区级医疗机构和社康中心组成,以及全市设有乳腺外科的医疗机构均为乳腺癌筛查诊疗单位,设立绿色通道接诊各筛查机构的转诊病例,进行确诊和治疗。
▼
乳腺外科主任
? 临床擅长:
以手术为主的乳腺癌综合治疗,在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术后重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专家简介: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编委、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常委、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 出诊时间:
特需门诊:周二、周三、周四上午
乳腺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 临床擅长:
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手术、乳房整形美容手术、乳房重建手术、腔镜乳腺手术等。
? 专家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一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访问学者。曾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医院研修。发表SCI六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2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委会乳房学组副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乳房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龙华区医学会理事。《乳房美容外科:原则理念技术》编委。
?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 临床擅长:乳腺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整形技术保乳手术;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
? 专家简介:广州医科大学肿瘤专业毕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专委会委员,曾荣获2017年卫生部指导、《健康报》主办的“生命英雄”奖。
?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